手机浏览
更方便
东营利津张氏族谱资料
序
张氏旧族谱,始修于一九四七年,由父辈崇墉、守基二老悉心编撰。其谱文清晰,正统有序,为后辈考世系、识宗支、亲宗族做出了贡献,值此重修之际再向二老鞠躬致谢!
光阴荏苒,旧谱修成距今已逾七十馀年,其间未曾修续。张氏子孙,瓜瓞绵绵,生齿日盛,支脉繁衍,原有之旧谱已不能满足后人之需。犹以族立十字辈为例,传抄手误,版本繁多,以致后人花名更叠、辈次浑然、族亲见面形同陌路,续修家谱已迫在眉睫。
为弘扬世代家声,加强家族联系,增进宗亲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,十二世孙丰泽、向泽等有识之辈,怀有不忘先祖之精神、追根问祖之心愿,求子孙之健康、智慧、大器,求祖茔之平安、吉祥、佑后,倡议续修家谱,得到族内热烈响应,且荐言让我担负修续之大任。荣幸之馀,倍感责任重大。本人才疏学浅、笔锋拙陋,在编辑过程中不免出现众多谬误之处,恳望同族及乡谊不吝指正。
据旧谱记载,“我四世祖宏有、宏仁两后裔现散居汀河、虎滩、小拾队、小麻湾、林河、五庄、南码头、邵家洼、后沟村”。“惟宏义、宏礼、宏福、宏亮、宏禄、宏财等六祖后裔尚未详细考清”,“竟不知系于乏祠,移居他乡,几经追稽,终未获有端倪,只得暂从其缺,以待赴宁海考证续修焉”。为了却前辈之夙愿,尊长辈之嘱托,编委会人员几经追稽,亲赴盐窝镇十六户村及宁海、东张、小宁海(北海)走访调查,查阅了多版本的张氏家谱,所考之处与本族之谱稍有吻合之处,但后续几世与本族不符,故不能认定系我族之脉。未考之处,尚待族内后人续考。
亲有三代,族有万年。张氏家族人丁兴旺,据长辈悉述,我们的祖先为人忠厚、宽宏大度,和谐于家庭,和睦于宗族,尊卑之序不乱,往来之谊不绝,是我们后人的楷模和榜样,我们有责任完成续修家谱这项历史任务。现新谱修成,历代先祖泉下有知,必然欣慰。
祖先的德行在感染着我们,融融的亲情在激励着我们。同是一条根,同拧一根绳,同使一股劲,张氏子孙能够创造出辉煌的历史,定能谱写出新时代更加华美的新篇章。祝愿我族人才辈出,福祉永延。
十一世孙 宗义谨序
二O一八年元月
后记
国盛修志,族旺例谱,续修张氏族谱已是张氏宗亲多年的夙愿,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未能轻易措置。适逢盛世,我族内贤良之士酝酿、促成修谱之盛事,并由族兄宗周、贤侄丰泽、向泽等人主持布置,亲力亲为,带头捐款捐物,并组织相关人员,考宗支,察族脉,分别给各宗亲布置任务,采集信息,包括先祖源流的稽考,世次辈字的选定,五行属性的测算等,都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,因旧家谱年代久远,又经历特殊历史时期,难于妥善保存,旧谱断章缺页随处可见,致使编辑过程中困难重重。为确保新谱的准确性与真实性,此次编修采用四谱合一的方式,即宗玉兄、宗颜兄、宗周兄及本人尚存的四部旧家谱收纳在一起,认真翻阅,遵循先人的记述,馀缺互补,真实地记录了族人的生息繁衍信息,详实地反映了族人的亲疏脉系。
从始迁祖择良而栖,繁衍生息,至今已根深叶茂,新旧两谱共记录了十五代人,跨越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,我们很难想像先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怀,挥泪离别故土,扶老携幼,翻山渡河,风餐露宿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,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开荒拓土,火耕而食,挖井而饮,白手起家,才建成了今天留给我们的充满灵秀之气的家园。慢慢岁月长河,充盈着张氏族人的兴衰故事,先辈们勤劳为本,励志创业的伟大精神,团结协作,自强不息的品质,和睦邻里,与人为善的家规,尊祖敬老,以孝为先的传统家风,耕读兴家,安居乐业的世代家训,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,荣我家族,教育着子孙知书达理,尊老爱幼。如今,我张氏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,涉足各个领域,其中不乏事业辉煌功成名就者,更多底蕴深厚前途似锦人,这些张氏族人不断地完善、不断地进取,已成为对家庭有担当,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之才。
纵观旧家谱的记载,我四世祖中有六位不知移居何地,编委会虽多次走访调查,至今无果,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追思和缅怀,从载稿时的信心满满到脱稿时的疑惑,仍有憾事在心,寄望有识之辈及后人续考。
付梓在即,感谢北京炎黄家谱的专业制作及热情服务,感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、杨加深教授为我族续谱奉献墨宝《光前裕后》,感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李龙谭教授为我族续谱提写的贺词《弓力千钧东风劲,长空万里北斗明》。感谢文化学者、黄河河口管理局政工师《东津文艺》主编崔光先生题字《祖宗功德流芳远、子孙贤良继世长》。感谢原东营市文联主席、东营市书画院院长、东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建华(梅邨)先生为我族续谱奉献的墨宝《根深叶茂、源远流长》;感谢在信息搜集、整理、校对过程中,全体宗亲的热情参与和鼎力协助,惟愿我张氏人兴族旺、福泽绵长!
十一世孙 宗义谨记
二O一八年元月
淄博飞越族谱印刷厂正规、专业的印刷家谱、印刷族谱、印刷宣纸家谱、家谱族谱制作厂家
业务覆盖:滨州、莱芜、东营、泰安、临沂及济南印刷家谱、淄博印刷族谱等地区的族谱家谱制作印刷服务